央行: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央行研究局局长姚余栋昨日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示,3月1日降息的重点仍是保持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今年货币政策操作还会延续总量调节和定向调控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融资难问题

要消除无效融资需求

近半年来,央行分别于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实施降息,旨在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然而,去年11月的降息成果被市场认为不尽如人意。

据姚余栋在访谈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以贷款基础利率(LPR)为例,LPR从2014年10月末的5.76%,降至2014年年末的5.51%,近期又降至5.3%,降幅为0.4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CPI同比涨幅下降较快,反而推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近100个基点。

此外,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目前为止,仍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因此,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价格和数量工具需要配合使用,即降息需要配合降准,以增加流动性。而当前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未来再次降息的操作空间有限。

不过,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长期来看,降息不能解决当前融资难和经济缺乏内生动力的根本问题。融资成本反映的是资金的价格,而资金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应由供需决定。融资成本高企必然反映了货币供需关系的失衡。近年来中国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和人民币贷款屡创新高,货币供应并不是问题,而是融资需求方面存在问题。

“经济增速已降至7.5%以下,为什么融资需求还如此强劲?根本原因是预算软约束下过剩产能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资金黑洞不合理的旺盛信贷需求。”管清友认为,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消除无效的融资需求。

市场呼吁

定向调控透明化

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走向,姚余栋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已足以代表。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二是继续将宏观审慎管理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三是继续探索和完善定向调控,促进融资结构优化。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则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定向调控的操作依旧会很多,只不过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央行需要提高定向调控的透明度,如让市场了解定向操作的标准和门槛。

一股份银行高管向记者表示,市场化改革是给参与者公平的竞争机会,而信息透明度就是核心要素之一。“定向调控本身无可非议,只是应明确规则并及时公开信息。”该人士称。

(来源:证券日报)

Top